全球氣候多變,天災事件頻繁,產險提醒民眾,除防災的準備外,平時的風險評估及保單審視也不能忽視,確保災害發生時有最好的保障。
儘管截至8月24日止,今年尚未有颱風,但近年環境劇烈變遷,導致氣候變化異常,高溫酷暑在世界各地引發森林野火,短時間內的強降雨也造成洩洪、山崩、淹水等災情,各種天災不但造成民眾財產損失,更為平靜的生活徒增許多風險。
和泰產險表示,颱風、洪水、地震屬天災事故,已超出一般車險基本之承保範圍,故在原有車險之外,針對天災所致的車體損害,再推出「天災事故車體限額損失保險」附加條款,讓車主在遭遇災害時,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另外針對居住安全也需要審慎以對,和泰產險表示,除定期檢視居住環境之建築物結構之外,提供「住安心」及「新居家」住宅綜合保險,涵蓋房屋因各種災害造成的損失,其中「新居家」綜合保險除賠償建物損失外,若因房屋損毀或無法居住時,提供每日最高新台幣5,000元的臨時住宿費及生活不便金等補助;此外,公司行號在選購「商業火災保險」時,也建議加保「地震保險」及「颱風洪水險」附加條款,可降低遇災後的損失,防範於未然。
當遇到災害時,和泰產險說,民眾先保持冷靜不慌亂,以自身的安全為首要任務,後續提供相關證明給保險公司協助處理。
工商,黃惠聆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824002809-260410?chdtv
台灣人壽推出全新「單身女性保險攻略」平台,打造「專屬於妳」的保障方案。(台灣人壽提供)
台灣人壽「預見保險顧問」線上諮詢服務,2019年開站至今,客戶諮詢已破萬次,5星服務滿意度更高達9成,其中,女性預約諮詢占65%,台灣人壽看見女性保障需求,再推出全新「單身女性保險攻略」平台,精選「專屬於妳」的保險顧問,透過線上預約諮詢,為單身女性量身打造最適合的保障方案。
臺灣單身人口越來越多,根據內政部2021年統計,國人35至54歲單身人口已達38%,其中女性未婚占比達48%,顯見現代女性自我意識提高,不再將走入家庭視為人生必經階段。
台灣人壽訪談40歲以上單身女性發現,新時代女性獨立自主,多專注事業追求個人成就,經濟無虞也無需依附他人,但年齡漸長意識到老化、疾病等風險可能隨時到來,也擔心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希望提前透過保險規劃,建構未來「守護健康,保障財富」的理想生活,為自己創造更多選擇和底氣。
台灣人壽「單身女性保險攻略」平台,傳授單身女性投保四大攻略,一、檢視既有保障是否完備,以因應高額醫療雜費;二、善用實支實付醫療險,透過保險安心選擇高品質的醫療方式,補足手術、自費醫材和新型藥物等費用缺口;三、強化癌症及重大傷病險,若有家庭病史、三高、生活壓力大者,可加強癌症及重大傷病險,以支應龐大醫療支出;四、布局長照險,近年失智症逐年提升且有年輕化趨勢,失智症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提早規劃長照險就能擋下看護費帶來的經濟衝擊。
近年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女性癌症發生死亡率前三大,分別為肺癌、乳癌、結腸直腸癌。癌症治療過程往往面臨龐大費用支出,以商業醫療保險強化保障,減輕醫療負擔治療更安心。
以35歲女性為例,每月保費不到新臺幣2300元,即享有百萬醫療保障,保障內容含癌症/重大傷病險200萬、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意外失能200萬及壽險100萬等保障;亦可再以每月3000元佈局長照險,未來符合理賠條件每年可給付36萬,轉嫁失能風險。
中時,黃琮淵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20824900728-420501
【撰文:彭金隆】
最近國內外股市與債市跌跌不休,台股一年來最高點到最低點跌逾幅25%。此外因俄烏戰爭,壽險投資俄債損失,加上不斷升息,債券未實現損失大增,壽險公司淨值大幅下降。至5月底止,壽險業淨值只剩1兆6,472億元,較去年底淨值少了快40%,市場開始傳出多家公司清償能力保衛戰的消息,讓人不免緊張起來!
目前保險公司採用的資本監理指標有2個,1個是已經用了20年的「風險基礎資本額制度」(RBC制度),就是壽險公司的資本適足水準由風險高低來決定,如投資愈多高風險資產,或銷售更多高風險保單的公司,RBC的資本要求就比較高。另一個監理指標則是「資產負債結構比」,單純以壽險公司的淨值占總資產的比率(以下簡稱淨值比)來做判斷,沒有特別考慮風險因素。
如果將2者比較,RBC明顯比較合理也符合理論,但是缺點是計算複雜及加入長期監理的思維,對短期突發經濟情勢變化的敏感度較低;而且淨值比指標,就相對敏感,只要股匯市快速漲跌,淨值比就會隨損益變化而波動,是優點也是缺點。
若以評估「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角度來看,淨值比是較不合適的監理指標,因為它太敏感也太短期思維,清償能力是長期的觀點,過度聚焦股匯市一時漲跌,反而會引發追高殺低或消費者過度恐慌。例如前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時,股市上下震盪,壽險公司淨值比也從低點翻轉為新高。老實說短短幾個月,公司體質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淨值比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有天地之差。淨值比較適合作預警指標,而不適合作為長期的資本監理指標。
壽險公司的負債大部分是長期的,因此投資大部分也著眼於長期,保險公司按會計制度要求必須以短期觀點評價,這些短期數字是無法表現長期整體的財務健全狀況。RBC與淨值比就像是量體溫,短期體溫升高並不表示真的有什麼重病,如果是長期的異常,較能表示有問題。經濟情勢本來就詭譎多變,不必要因為短期波動而自我恐慌!
(本《Smart智富》專欄作者現為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https://udn.com/news/story/6854/655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