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新光金(2888)子公司新光人壽以「餐桌上的安全,舌尖上的保險」為出發,推出創新設計的「新光人壽食在安心終身健康保險附加條款」(食在安心),針對消化系統疾病,強化疾病住院以及手術醫療保障,堪稱業界消化功能最佳的醫療保險。同時延續「新光一畝田幸福餐桌」公益理念,新壽宣布每張「食在安心」保單將捐贈100元予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並號召新光小農發揮綠愛心,投入食物銀行續食計畫。

隨著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國人罹患三高的比例居高不下,十大癌症中,消化系統相關癌症就佔4項。「新光人壽食在安心終身健康保險附加條款」提供「特定住院日額保險金」強化消化系統疾病住院保障、「特定住院手術醫療保險金」補強262項消化器手術、「特定疾病保險金」提供消化器官惡性腫瘤一次給付等保障,可彌補因消化系統疾病住院及手術的費用支出。其「外掛式」設計,對於已經有基本醫療保障的保戶來說,是補強現有保障缺口效益最大、成本最小、效果最直接的方式,為落實公平待客,也開放「嗣後附加」,只要符合公司指定之終身醫療險,就能於尚在繳費中的有效契約上附加「食在安心」,提供多元化選擇,保障更多民眾。

新壽總經理黃敏義表示,新壽長期關注飲食健康議題,今年初啟動「新光一畝田幸福餐桌」公益計畫,號召小農簽署共好誓約,呼籲民眾支持友善耕作的食材,除了落實ESG,也期盼食農共好能成為台灣永續發展的動能。而從社會公益回歸保險業風險保障的本質,「食在安心」保單應運而生,延續綠色公益理念並響應SDGs 2消除飢餓目標,每售出一張保單,新壽將捐贈100元予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除了經費贊助,新光小農夥伴也投入公益,捐出即期優質食材,串聯企業與社會的力量,幫助弱勢家庭。

本次受贈單位「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以分享為概念,每天將賣相不佳或即期,但安全無虞的食材,透過志工收取、烹煮、分送,救助弱勢也減少食物浪費,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理事長方荷生從萬華忠勤里做起,目前已於全台設立60間大小型據點,目標推廣至全台319個鄉鎮。方荷生理事長表示,食物銀行與新光的淵源始於未成立之前,當時新壽免費提供新光摩天大樓站前廣場舉辦義賣募款活動,讓他籌措到第一筆啟動資金,從南機場樂活園地開始,逐漸發展成如今的食物銀行,希望能透過本次合作,延續食與善的正向循環。

 

2022-09-07,時報資訊,財經內容中心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20907900099-420101

 

防疫險理賠金額無限上綱,信評機構針對產險業再祭出一波評等調整行動。中華信評最新調降新安東京海上評等至「twAA」,評等維持在「信用觀察負向」名單,亦對增資計畫不夠具體的兆豐產險,評等亦維持「信用觀察負向」狀態 。

惠譽信評則提醒,升息和高通膨的大環境,將持續到2023年,亞太區保險業評等展望調整為「惡化」,下一步就會調降整體產業的信評等級,而且產險業面臨的威脅遠甚於壽險業。中華信評亦預估,產險業獲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過去的水準。

中華信評分析師謝雅媖指出,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公司的防疫保單面臨重大理賠損失,已造成資本水準明顯惡化,考量到未來隨著疫情發展而可能衍生的最終理賠金額,加上新安東京海上增資計畫的規模與時程具不確定性,因此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與財務實力評等由「twAAA」調降至 「twAA」。

信評機構此次就新安東京、兆豐產兩家產險業,提出最新評等行動,關鍵多是防疫險理賠之後對公司既有資本條件造成的損傷,但公司方對增資補強計畫尚未對外公布,因此評等被中華信評維持在「信用觀察負向」名單。

除了公司的個別情況,信評機構也關注大環境變化對單一行業的影響。惠譽信評6日指出,持續通貨膨脹擠壓了亞太地區產險業的承銷幅度,加上利率上升影響到保險業的收益和資本緩衝,預計各公司的資本部位短期內就會受到影響。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首席分析師王珮齡指出,在防疫險爆發巨額理賠前,產險業的經營環境十分穩健,包括國內經濟持續成長、穩定的車險需求,汽車第三責任險與商業火險保單價格持續上漲等,多是以需求帶動的保費成長,估計產險業全年出現淨損,但防疫險理賠高峰過後,主要險種業務表現應可在未來兩至三年間持續,台灣產險業的綜合成本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將在2023年回到略低於過去的平均水準,2024年恢復至過去的水準。

 

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712184.html

保險業打國際盃門檻拉高。金管會6日宣布,將修正國外投資管理辦法,保險公司若要轉投資海外非保險本業的「保險相關事業」,即國外銀行、證券、信用卡公司、租賃等,資本適足率要求一律由200%拉高到250%,且若要轉投資海外銀行,必須再額外符合三條件,一是要是金控下保險公司、二是金控下有銀行、三是銀行要共同出資且出資金額等於或高於保險。

金管會要求海外跨業投資必須是有加入金控的保險公司,且投資銀行要以金控下銀行為主要出資者,同時要保證能取得被投資公司的金檢報告、會計師報告等資訊,要了解當地國法令及監理單位權責,有「國泰條款」的意味,亦等於未來非金控下保險公司或金控下沒有銀行者,不得轉投資海外銀行。

目前壽險有轉投資海外銀行的僅國泰人壽,投資菲律賓中華銀行22.19%及印尼Mayapada銀行,對Mayapada銀行原本持股逾37%,但因大股東及授信呆帳問題,國壽在2020年將所有投資一次認損140億元,且在集中市場逐步出售、認列獲利,目前持股已降到20%以下,且轉列財務性投資。

另外,投資海外非保險本業者還有富邦人壽,與台北富邦銀各投資韓國現代信用卡9.99%,承諾由北富銀主導。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新法規要預告60天後看外界有無意見,再視情況決定生效日期,生效後不溯及既往。

目前保險業投可資海外保險本業的保險相關事業,如投資或參股海外保險公司、保經代公司等,資本門檻是200%,投資非保險本業的保險相關事業,是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時為鼓勵金控打國際盃,開放可借助壽險資金協助,現行有轉投資海外銀行,但資本門檻是250%,這次修法是將證券、信用卡等其他非本業投資亦拉高到250%。

保險局本次修正「保險業辦理國外投資管理辦法」,一拉高非本業投資門檻,二是要求訂定經營管理內部作業規範,三是針對有從屬關係或有派董監的國外保險相關事業,要有資訊權取得(即業務稽核、會計師查核報告、金檢報告)的控管機制,四是要有當地法今及組織架構權責的相關說明;五是要真有投資當地國語言能力的人員。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