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險業者相繼推出農業保險,其中國泰產險更導入數位自動化服務,只要到保單起賠標準,系統將自動擷取帳戶資訊進行賠付。國泰產險/提供
高溫、寒流、豪雨皆會影響農作物生長,甚至影響未來的產量,為因應氣候變遷,讓農民損失降至最低,產險業者相繼推出農業保險,其中國泰產險更導入數位自動化服務,只要到保單起賠標準,系統將自動擷取帳戶資訊進行賠付,簡化理賠申請流程,提供快速理賠服務。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使得天氣變得詭譎多端,全台各地一周來豪雨、低溫接連來襲,若因天災造成產量減少,辛苦心血等於付諸流水,對農民而言將是一大損失。
至於理賠案件、金額是否有明顯轉多趨勢,富邦產險指出,受寒流影響的理賠件數及金額確有增加之勢,可能來自於氣候愈來愈極端以及投保件數逐年成長所致。
國泰產險則說,目前尚未接獲農作物保險理賠申請,但針對農作物保險已導入數位自動化服務,已將每日最大陣風與降雨量數據納入資料庫交叉比對,後續將擴大應用溫度參數及監控颱風動態資訊。
若比對結果達到保單起賠標準,系統會自動產出理賠明細,同步發送申請簡訊,主動提醒農民已符合申請條件。國泰產險表示,在承保時農民已填寫匯款帳戶,只要符合理賠條件,系統將自動擷取帳戶資訊進行賠付,簡化理賠申請流程,提供快速理賠服務,農民亦可透過24小時免費服務專線進行理賠諮詢。
資料引用於 : 經濟日報 | 記者紀佳妘 | 2022.02.28(新聞)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6130035
電信產業從五雄爭霸走向新三雄時代,低資費時代也將結束,台灣之星千元有找5G吃到飽跟亞太電信(3682)新朋友199元4G吃到飽昨(28)日退場,僅剩台灣之星399元的5G單門號、亞太電信數位門市299元4G吃到飽等低資費撐場,但市場認為,完全退場是遲早的事。
台灣大將合併台灣之星,遠傳將合併亞太電信,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及遠傳總經理井琪已表示,會確保台灣之星、亞太電信用戶合約不變且持續履行。
但除既有合約用戶,合約即將到期及新申辦門號用戶,應留意一些低價吃到飽資費將陸續退場。去年電信三雄將4G吃到飽資費拉高到599元限速吃到飽,699元不限速吃到飽,加上產業整併,亞太電信及台灣之星低資費也將陸續退場,未來低於500元吃到飽資費恐絕版,低於500元的5G資費也是稀有產品。
台灣之星月繳999元的5G吃到飽昨日申辦截止,今天起調整為1,199元,台灣之星強調,399元的5G單門號方案則維持不變。
亞太電信新朋友月繳199元4G吃到飽退場,亞太電信強調,目前數位門市月租299元4G不限速吃到飽單門號案持續存在,未來會視市場狀況調整。
業界認為,台灣大併台灣之星,遠傳併亞太電信,將加速兩小業者低資費方案退場。未來用戶是否有低資費可以選擇,中華電信強調,會提供多元資費,讓消費者依需求選擇。
台灣大表示,提供多元優惠的資費方案,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用量少的童心專案,月付129元起輕速上網吃到飽,「mo幣多」專案為月付499元起,愛追劇可選Disney+夢幻資費方案,月付599元起,限速上網吃到飽。
資料引用於 : 經濟日報 | 記者黃晶琳 | 2022.03.01(新聞)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162/6130418?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年初Omicron疫情升溫,由於防疫保單保戶多半在隔離結束後才會申請理賠,即便近日疫情趨緩,今年截至2月21日整體防疫保單理賠金額持續攀升至新台幣2.14億元。
金管會公布防疫保單最新業績概況,今年截至2月21日為止,整體防疫保單熱賣破百萬件,承保件數達126萬1494件,保費收入合計7.87億元,理賠件數2754件,理賠金額2.14億元。
防疫保單包含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和疫苗接種險2大類,前者主要是針對保戶遭隔離、確診COVID-19給予保障,又以隔離型防疫保單最熱門;後者針對保戶施打COVID-19疫苗出現不良反應或不良事件,給予醫療補償或喪葬費用給付等。
以今年截至2月21日的防疫保單銷售情形觀察,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買氣較高,承保件數已達85萬3196件,保費收入6.19億元;由於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多半有隔離補償,受到年初Omicron疫情升溫影響,理賠件數達2579件,理賠金額2.07億元。
疫苗險承保件數則為40萬8298件,保費收入1.67億元;理賠件數相比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少,僅175件,理賠金額784萬元。
防疫保單去年年中銷量達到高峰,8月開始疫情降溫,防疫保單單月銷量跌破百萬件,隨後買氣一路從單月銷量50萬件、35萬件降至10萬件,年底為防疫保單銷售谷底,交出單月5萬件的慘淡業績。
今年年初疫情再起,不到2個月整體防疫保單已賣破百萬件,不過市場預期隨疫情逐步降溫,防疫保單買氣應不會重現去年年中的好光景。
資料引用於 : 中央社 | 記者謝方娪 | 2022.02.23(新聞)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77/6119358?from=edn_subcatelist_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