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僱用員工人數未滿5人的微型企業甚多,並非為強制納入勞工保險的對象,因此雇主就未為勞工投保勞工保險;另外也有勞工因本身積欠債務,不願意雇主為其投保勞工保險,以避免債權人透過查詢勞工保險的方式,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薪資所得債權。由於未投保勞工保險,勞資雙方都無需另外負擔勞保費用,表面上對勞資而言,堪稱「雙贏」局面。然而,一旦發生職業災害時,極可能瞬間變成「雙輸」的狀態,不僅職災勞工家庭因頓失經濟支柱而破碎外,微型企業的雇主也可能因為面臨高額求償而產生倒閉危機。
這樣的案例,在製造業及營建工程業中最為常見,偏偏製造業及營建工程業又是最常發生職業災害的職業類別。根據勞動部的職業災害保險給付統計資料,製造業及營建工程業長年位居勞工發生職業災害(不含交通事故給付職業災害)保險給付的前2名,每年都有超過1萬3000的職業災害給付人次,合計占全部職業災害給付人次之半數以上,而這僅是有投保職業災害保險的統計資料,還不包含未投保職業災害保險勞工發生職業災害的情況。
即將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擴大加保對象,只要是受僱於登記有案事業單位勞工,不論僱用人數多寡,一律強制投保職災保險,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職業工會者,也強制納保。勞工到職、入會當天即要辦理投保,雇主若未替員工投保,將可能遭處2萬至10萬元之罰鍰。
假設雇主未幫勞工投保,勞工不幸發生職業災害,仍能獲得職災保險保障,且保險效力是從「到職日」起算,與雇主是否申報加保無關。雇主除了面臨金錢的損失外,主管機關也會針對違法事業單位,公布其名稱、負責人姓名、處分日期等影響名譽之處分,企業不可不慎。
職業災害一旦不幸發生,勞工除了能請領職業災害保險給付以外,也可能可以請求雇主負勞基法第59條之職業災害補償責任(包含醫療費用補償、工資補償、失能補償、死亡補償等),或民法上的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無論雇主對於職業災害之發生有沒有過失,都必須要負職業災害補償責任;甚至即使是因為勞工的過失導致職業災害發生(例如:勞工未確實使用安全索而自鷹架上跌落、擅自關閉防夾安全裝置而手臂遭捲入機器內),也不能因此免除雇主的補償責任。由此可知,我國法制上就職業災害發生後,課與雇主很重的責任。
無論勞雇雙方,沒有人樂見職業災害的發生,甚至許多意外事故不是起因於雇主所提供之就業場所之安全與衛生設備之災害,並非雇主可得控制之因素(例如:勞工上下班途中所發生的交通事故),因此企業最起碼應落實政府的社會保險制度,除了可以保障職災勞工之權益外,由於職災保險給付可以用以抵充雇主對勞工之職業災害補償金額,因此也可以降低職業災害發生對企業經營的衝擊。
以筆者承辦職業災害案件的經驗來看,即使職災保險給付可以用以抵充雇主對勞工之職災補償金額,實務上往往雇主仍可能遭遇勞工請求負職業災害補償責任的情況,筆者建議除了職災保險外,企業也可以透過為員工投保團體意外險、工地責任險,或企業投保雇主責任險等商業保險之方式,事先預防並轉嫁風險。一旦不幸發生職業災害事故,既能夠使勞工儘速獲得保險給付的保障,避免職業災害發生後,勞資關係走向破裂。
司法實務上也都認為,雇主為分擔其職業災害給付之風險而為勞工投保商業保險,係以保障勞工獲得相當程度之賠償或補償為目的,所以該保險的給付金額也可以用以抵充雇主的職業災害補償責任。既落實了保護照顧勞工的義務,也合理地轉嫁了職業災害的風險,創造雙贏局面。
資料引用於 : 工商時報 | 何宗霖寰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前桃園地方法院法官 | 2022.04.08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20408900127-420501
台、美升息號角響起,多家壽險公司4月調升宣告利率,引發買氣提升。金管會昨(7)日對民眾示警,指出高宣告利率保單的宣告利率,並非「保證利率」,且保險公司會收取提供保險保障保險成本及附加費用,提醒保戶要慎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
金管會表示,保險業應落實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的風險控管及銷售後管理機制,不得以提升宣告利率作為市場競爭手段、銷售保險商品手段、以及與其他金融商品比較。
金管會指出,為維護保戶權益,已針對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要求保險業者送審時應進行利潤測試,必需採現金流量法及敏感度分析,銷售後應定期召開商品管理小組會議檢視宣告利率與區隔資產投資報酬率偏離程度、潛在影響現在或未來清償能力、資產負債配置允當性等。
利變型保單常見包括利率變動型人壽保險、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及萬能保險等,占新契約保費可達三成到五成的業績,受到台、美升息影響,包括台灣人壽、友邦人壽、元大人壽等,4月1日起都調升宣告利率,漲幅在0.05個百分點到0.1個百分點,促使買氣大幅提升。
金管會昨天提醒保戶四點:第一,宣告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將保戶所繳交保險費作有效的資金運用,將投資報酬扣除相關行政費用率後,用以計算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利率,「並非保單存續期間全期固定或保證利率」,同時也不等於「投資報酬率」。
二,各公司宣告利率有高低差異,要了解各業者宣告利率政策,以及過去歷史的宣告利率情形,並要索取保單條款樣張、詳細檢視商品保險範圍。
三, 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為長期契約,假設提前解約將會被收取解約費用,可能導致無法拿回所繳保險費全部金額。四、外幣收付的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注意匯率風險。
資料引用於 : 經濟日報 | 記者楊筱筠 | 2022.04.08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6223042?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被金管會稱為銀行界「鯰魚」的純網銀,在「國家隊」將來銀行開業後,3大業者終於到齊。不過率先上路的樂天銀行與LINE Bank存放款合計市占率都未滿1%,在實體銀行的夾殺下,宛如「吻仔魚」遭到無情吞噬。純網銀業者認為,下一階段的任務是找出傳統銀行無法提供的服務,解決民眾的痛點,像是「泥鰍」般擺脫競爭者糾纏,打造全新的金融環境。
「純網銀」正式營運已滿1年,而根據金管會資料,截至去(2021)年12月底,在去年4月22日開張的LINE Bank開戶數為73萬2,638人,存放款數分別為233.80億元、35.86億元,虧損金額高達22.74億元,今(2022)年底前須辦理增資。早在去年1月19日搶先開幕的樂天銀行開戶數更低,只有6萬7,204戶,存放款僅64.14億元、1.95億元,虧損則有7.05億元。而才剛登場的將來銀行更已虧損13.84億元。
金管會開放純網銀的用意,在期待產生「鯰魚效應」,藉由創新服務帶動傳統銀行「數位轉型」。事實上,由於純網銀議題的刺激,各大銀行無不卯起來加速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提供支付、保險、投資、存款、匯兌...等新服務,成果逐漸展現,純網銀確實發揮「超前」的「鯰魚」作用。
銀行業者指出,「鯰魚效應」早在純網銀籌備期間就已經發生,像是Richart、NEW NEW Bank、Bankee、DAWHO…等數位品牌陸續誕生,更有結合信用卡與投資的商品上市,透過手機就能購買基金與保險,甚至有AI智慧機器人提供理財建議,這些都是民眾過去無法想像的嶄新服務,「數位金融」已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金融市場的樣貌。
就在傳統銀行紛紛架起FinTech的「市場障礙」之際,純網銀反而成為產業「後進者」,在缺乏「破壞式創新」下,無法有效突破各大銀行的防線,不論是數位帳戶、存款利率、網銀APP便利性...等屢屢遭到逆襲,以致開戶數、存放款數成長緩慢,淪為傳統銀行大口生吞的「吻仔魚」。
面對「純網銀」的未來發展,將來銀行總經理許柏林認為,在刺激傳統銀行發生「變革」後,純網銀將化身為「泥鰍」,瞄準一般銀行無法到達的角落,善用原生數位的特性,以靈活變通的服務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許柏林進一步提到,將來銀行的股東組成除了傳統金控公司外,還包括中華電信與全聯福利中心等跨界業者,像是全聯旗下的電子支付品牌「全支付」上路後,即能提供帳戶綁定扣款,也能串接中華電信提供帳單繳費,並融合Hami Point生態圈提供多元的購物優惠,讓更多年齡層的消費者接觸數位金融。而開業前搶先開啟的「帳號自由選」就已吸引超過4萬人預約,預期2年內可達成100萬用戶的目標。
同時許柏林透露,目前規畫向金管會爭取房貸與法人業務試辦,只要主管機關點頭,就能提供企業薪轉戶、代收代付各項生活帳單等功能,將持續構思實體銀行「做不到」或「想不到」的殺手級應用,達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資料引用於 : 卡優新聞網 | 記者溫子豪 | 2022.04.06
https://tw.news.yahoo.com/%E7%B4%94%E7%B6%B2%E9%8A%80%E5%88%B0%E5%BA%95%E6%98%AF%E4%BB%80%E9%BA%BC%E9%AD%9A-%E9%AF%B0%E9%AD%9A-%E5%90%BB%E4%BB%94%E9%AD%9A-%E6%B3%A5%E9%B0%8D-22342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