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險明年恐漲3成,搶購前先搞懂眉角免得後悔!
根據《現代保險》雜誌調查將近30年的「消費者壽險購買行為暨最佳壽險公司排名調查」顯示,過去熱賣的儲蓄型商品,從來就不在消費者最想投保險種的前3名,這是為什麼?
答案很明顯,台灣人愛儲蓄,但是因為銀行長期利率低,把錢放在銀行沒有利息,又沒有其他確定報酬的理財工具,而保險的實質報酬率只要比銀行利率高,就一窩蜂人持續地把保險當成儲蓄的工具,而保險公司為了讓儲蓄險的實質報酬率更「漂亮」,就盡可能降低保障的成分,讓解約金、滿期金及還本金可以更高,才有今天高保費、低保障(死亡保額只比總繳保費多一些)的儲蓄險,也造就了台灣人花很多錢買保險,卻只有少少保障的怪現象。
為了改正台灣人搶買儲蓄險的「歪風」,金管會保險局近日已拍板最低死亡保額方案,即16歲以上至30歲的保戶,其死亡保額至少要是保價金的190%、31歲至40歲則為160%,直到90歲都必須有102%,預計明年7月1日正式上路,影響所及的是想買儲蓄險的保戶每年可能要多花6、7千元買壽險保障,相較於之前6年就保本,未來新的保單可能要等到10年才保本,需特別留意在10年內解約可能都會虧本。
至於是否「未來買不到儲蓄型保單了?」、「要買要趁這一波,不然就買不到了?」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李佳熹指出,儲蓄險適合屆退族、已退休族、不能接受資產波動的保守族、想強迫儲蓄的月光族及新手爸媽族,由於明年1月1日起,保單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確定降1碼(0.25%),保費確定會提高5至20%不等,「想要在停賣前搶購儲蓄險的民眾,要特別留意以下這點,免得買了發現不符需求,想提前解約還虧錢、得不償失!」
李佳熹提醒,為了避免提前解約虧錢,建議在購買儲蓄險前,先確定自己想要存入的總金額,也就是先想好儲蓄險繳費年期和每年實繳的保費,並觀察解約金加上還本金(如果有的話)何時會超過累計實繳保費;等到確定目標和金額並買了儲蓄險後,再想盡辦法把保費繳好繳滿,尤其要記得在解約金加上還本金未超過累計實繳保費前「絕不輕易解約!」
資料引用於:2019年11月20日 經濟日報 小花平台保險+ 報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7/417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