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眼疾有哪些風險因素?會得到不只一個嗎?

簡單了解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是什麼樣的問題,曾柏宸醫師表示,可將眼睛視為一台相機,青光眼主要為視神經病變、萎縮,如相機傳送至電腦的傳輸線出現問題,
響無法正常傳送至腦部。白內障則主要為水晶體混濁,如相機鏡頭出現雜質。黃斑部病變則為視網膜中央出現病變,有如相機底片感光出現問題一般。

三種眼疾有著共同的致病風險,如老化、高度近視、家族史、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度近視只要超過500度即符合,風險約比一般人高出7~8倍。而家族史則不只需留意父母及兄弟姊妹,也包括爺爺奶奶。至於糖尿病則會影響全身器官,也包括整組眼部健康。

除了共同風險,三大眼疾也存在著各別風險。青光眼的風險也包括了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或是因外傷、長期虹彩炎等眼疾所致,而血液循環不佳也可能影響視神經,像是長期有姿勢性低血壓者也需留意。而白內障主要則與強光、紫外線等光線傷害有關,包括3C產品的藍光,其威力不強但可視為慢性傷害,同樣的,外傷及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也是其中風險。至於黃斑部病變,主要則與抽菸、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三種眼疾雖然一般而言不會演變成另外兩者,但可能因存在著共同風險,進而不只有一種眼疾,例如老化、高度近視,可想像一台相機放久了、用久了,整組都會逐漸老舊、壞損。

#曾柏宸 #青光眼 #白內障 #黃斑部病變 #眼疾 #致盲 #失明

3大眼疾有哪些症狀?哪一種會有失明的風險?

曾柏宸醫師指出,雖然都是眼部疾病,但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進程和症狀也會有所不同,一樣的是,三者若嚴重、到了末期都有可能致盲。

青光眼除了急性青光眼,一般進展較慢,通常以年計算,及早發現並治療,可維持視力,怕的是太晚發現。症狀隨種類有所不同,主要為周邊視野逐漸受損,其他當眼壓過高時會頭痛、頭暈、噁心、想吐等,不過大多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已中晚期時,常在檢查其他眼部問題時發現,因此又被稱為視力的隱形殺手。

白內障的進展也較為緩慢,一般因老化而起的也是以年計算,不過若是外傷、類固醇藥物、糖尿病等,可能進展較快,往往半年就會發現視力受損。症狀無痛、無痠澀,主要影響視力,如模糊、眩光、顏色對比變差、夜間視力不佳、眩光、畏光等。

黃斑部病變的進程就有別於上述兩者,是惡化最快的眼疾,一旦產生視力就會變差,約到0.3左右,若未妥善治療約一至兩年的時間很快就會到法定失明的程度。症狀上與青光眼相反,視力受損會從中間開始,包括出現暗影、黑點、變形、扭曲等,但旁邊看得到,可透過「阿姆斯格勒方格表」檢視,準確度相當高。

#曾柏宸 #青光眼 #白內障 #黃斑部病變 #眼疾 #致盲 #失明

#曾柏宸 #青光眼 #白內障 #黃斑部病變 #眼疾 #致盲 #失明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醫教6觀念防3大眼疾!

曾柏宸醫師表示,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雖然都可能致盲,但及早發現、立即控制,可避免失明危機。因此提醒民眾40歲以上務必定期檢查,不論是視力檢查或健康檢查,尤其3C產品盛行,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又高,台灣約有20%~30%有高度近視問題,即便不用手機,大多數工作也仰賴電腦,一用也是一整天的時間。確診糖尿病應立即檢查眼部,其相當容易引起眼部病變,且被診斷出糖尿病,通常代表血糖已升高了好一陣子,眼部健康可能已經受到一段時間影響。

日常保養,可以適度作個按摩,有助於促進眼部周邊血液循環、放鬆周邊肌肉,對眼部保養有益,但提醒不可直接按壓眼球,可能會傷害到眼睛,如視網膜破洞等,建議按摩周邊眼眶即可,正如中醫按摩眼部穴位也是按壓周圍。

#曾柏宸 #青光眼 #白內障 #黃斑部病變 #眼疾 #致盲 #失明

最後也提醒,許多民眾常會至藥妝行購買眼藥水使用,若僅是眼睛乾澀、疲勞點藥水一般無礙,但若是視野變差、畏光等特殊情況,就有可能是眼部疾病的問題,點眼藥水沒用,反而可能因此延誤就醫,且有些消炎藥含有類固醇長期使用可能造成青光眼、白內障。提醒民眾,眼部若出現任何異常,還是應保持盡早就醫檢查的習慣為佳。

#曾柏宸 #青光眼 #白內障 #黃斑部病變 #眼疾 #致盲 #失明

 

資料引用於:udn 元氣網 今健康 | 2022.01.06(新聞)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0/6013569?utm_source=yahoonews&utm_medium=yahoo

外籍移工染疫也有醫療險保障了。金管會昨(6)日宣布,2021年12月已核准六家產險公司,提供外籍移工入境台灣後,若確診的醫療險保障,外籍移工將可投保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最高50萬元保額的保障。

也就是說,外籍移工投保個人或團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後,若入境台灣起30天內,經診斷確定罹患COVID-19,且列為境外移入案例者,將可獲得最高50萬元的隔離醫療理賠費用。

目前包括富邦產、兆豐產、和泰產、泰安產、新光產、國泰世紀產共六家產險,均提供外籍移工個人、或團險兩張保單可選擇投保,保額都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最高保額50萬元。

金管會昨指出,金管會重視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由於全球因應氣候變遷與強化公司治理等議題,所以在環境保護(E)和公司治理(G)部分討論較多,金管會強調社會面向(S)也非常重要,包括照顧身心障礙者、經濟弱勢、及外籍移工等弱勢金融消費者,因此提出多項金融措施。

其中如針對經濟弱勢,要求壽險業者須從2022年起每年1月到3月,得常態化辦理保單紓困貸款,據保險局統計,2022年仍持續有22家壽險業對經濟弱勢辦理保單紓困貸款,貸款利率維持1.28%。

去年因為疫情,22家壽險業推出保單紓困貸款,共提供了16萬人、142億元保單紓困金,協助疫情受災戶度過難關。

 

資料引用於:聯合新聞網 | 記者廖珮君 報導 | 2022.01.07(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E5%A4%96%E7%B1%8D%E7%A7%BB%E5%B7%A5%E8%B2%B7%E9%98%B2%E7%96%AB%E9%9A%AA-%E9%AC%86%E7%B6%81-224600006.html

新冠疫情阻絕了邊境自由進出,台灣產險業痛失旅行險生意,卻在防疫險及疫苗險獲得了彌補!中華信評估計,台灣產險業2021直接簽單保費收入成長可望達到8%,較2020的6.2%,明顯成長,超越歷年來的紀錄。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資深副總經理張書評6日指出,產險業2021年保費收入成長、綜合成本率下降,股東權益報酬率上升,分別達8%、95%、13%,是受惠於開發防疫險和疫苗險有成。由於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對全球的經濟復甦構成風險,官方力達疫苗覆蓋率的提升,台灣產險業2022年來自防疫險和疫苗險的直接簽單保費收入成長,仍可望居高,中華信評預測會在7~9%之間。

中華信評6日公布「2022年台灣信用展望」報告,其中的金融服務業中大多數機構的評等展望為「穩定」,全球貨幣寬鬆造成極低利率對台灣壽險業的評等展望負向衝擊,已在2021年3月調整為穩定,壽險業因台股操作獲得大量的資本利得,且極低利率創造負債成本快速降低,帶來壽險業2021年平均資產報酬率(ROA)高達0.9%,為近十年來最好,2022年估計將再回到長期平均0.5%左右。

然而,壽險業、產險業也在疫情期間經歷大不相同的產業生態變化。壽險業總因利潤較高的長天期保障型商品不易銷售、短天期儲蓄型產品的續保保費不再,保費收入成長面臨壓力。產險業則不斷提高低獲利險種的風險定價,且在綜合成本率方面有良好紀錄,加上防疫險及疫苗險推市成功,把民眾無法出國、賣不動的旅行險,在保費收入上獲得彌補。

張書評認為,產險業在穩定的核保獲利與投資報酬率的支持下,獲利結構仍維持穩定,整體產業2022年股東權益報酬率上看14%,有機會再創近三年的最高紀錄。

 

資料引用於:工商時報 | 記者陳碧芬 報導 | 2022.01.06(新聞)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106005793-260410?chdtv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