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六巨變 台幣儲蓄保單絕跡

壽險業2026年就要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同時現行資產的IFRS9也將取消覆蓋法,壽險業者分析,市場將有六大改變,一是新台幣儲蓄型保單不再,以保障型為主;二是理財型主要是投資型保單或美元保單;三是健康險恐無法承保終身或必須有費率調整機制;四是台股投資減少;五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縮減;六是不動產投資比率下降。

目前台股風險系數約21%,被歸類在新興市場,ICS要求49%,保險局今年先用40%請壽險業試算,業者表示,等於是過往2倍的要求,將使台股投資減少。至於不動產係數現在是12%,ICS則是25%,也是倍增,保險局今年也先降到15%試算,未來仍要看是否被定義為適格資產,才能繼續加碼投資。

同時,壽險公司2026年後獲利會趨向「穩定」,減少在股海債市裡「殺進殺出」 ,會長得像保險公司,不再像大型投資公司。

壽險業者表示,保單結構調整是2026年之前就必須達成,且要完成業務員相關培訓,至於投資調整,則仍要看金管會的「在地化監理」如何調整,決定資金是否能留在台股及維持不動產的相關投資。

壽險業普遍認為,未來四年市場會有重大轉變,第一是新台幣理財型或儲蓄型保單不再,因為台灣資本市場淺碟,無法容納壽險大量保費,有40%~50%必須進行海外投資。在2026年之後,若新台幣儲蓄險再用國外投資因應,可能出現新台幣降息、美元升息,即負債大量增加、資產巨幅萎縮,增資壓力就會暴增,因此壽險公司新台幣保單將主要以保障型為主,新台幣保費收入下降,且主要投資在新台幣標的。

二是理財型或儲蓄需求者,主要推投資型保單及美元保單,美元保單就不會有幣別錯置的利率風險,投資型保單有手續費相關收入,可提升壽險公司收益及資本適足率,又能滿足保戶理財需求,未來銷售比率會持續拉高。

三是健康險要求更多自有資本,因此壽險公司很難再推出保障終身或保障到99歲的保單,可能多是定期險或頂多保障到80歲,要不然就是要有保費調整機制,在損失率提高時,保費也會增加,不會再是一率到底。

四是股票投資要求資本拉高,壽險公司投資會減少,且以現金股利型股票為主;另外如私募股權基金及不動產亦有類似問題。

 

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697534.html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